情感体验

2025-04-05 11:12:40
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只提供存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三)合宪性审查的制度落实 合宪性审查具有的政治层面与法律层面的双重功能属性,在八二宪法中也可找到对应,即监督宪法的实施和解释宪法两种制度安排。

在奥托·迈耶看来,行政诉讼是在利害相关人的程序性参与下发动伴有实质性确定力的行政处分之程序,[54]也即行政诉讼被视为审慎程序下行政处分的延续。事实上,该款内容是对《联邦德国基本法》第19条第4款第1句的具体化,而后者规定任何人因权利受到公权力侵害的,均可提起诉讼。

情感体验

[65] 参见[日]大须贺明:《生存权论》,林浩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8页。显然,撤销诉讼无法满足上述新功能的要求,故其中心主义地位应予缓和。[75]正在实施的《行诉法解释》延续了前述2000年司法解释的做法,将实际影响与利害关系分别规定在受案范围与原告适格的相关条文里。[24] 参见前引10,小早川光郎书,第45页。[37]据此,由于旧法第11条第1款将被侵犯的合法权益限定为人身权、财产权,这导致旧法第2条的概括性规定在实际上被限缩乃至架空。

因此,下文将围绕主观诉讼中行政纠纷可诉性的判定标准展开。[53]申言之,行政处分作为公法世界中的权威性作用形式,被认为几乎发挥着与私法世界中法院判决相同之功能。没收违法所得在功能上体现为对通过违法行为所获利益的剥夺。

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只有适用小额罚款或者警告的,才可以当场处罚。但事实上,单就对相对人的影响而言,没收小额的违法所得并不会比小额的罚款影响更大。二、没收违法所得的性质分析 在对前文中所述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前,有必要先对没收违法所得性质进行分析,因为没收违法所得性质直接关涉到其他一些问题的回答。从行政处罚的功能是惩戒这一角度出发,没收违法所得不具有惩戒功能,因而不应认定为行政处罚,而是独立的具体行政行为类型。

与没收的违法所得进入国库不同,追缴或收缴的违法所得则并非一定进入国库,而可能发还给受害人。[51]没收违法所得作为一种与行政处罚类似的损益行政行为,也应当遵守说明理由制度,在作出没收违法所得决定之前让行政相对人清晰地认知被没收违法所得的事由、理由和依据,以便于行政相对人了解行政主体的观点与寻求救济,从而及时有效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情感体验

从实定法的角度而言,没收违法所得的性质属于行政处罚。进入专题: 违法所得 没收 行政处罚 。这两个条件分别是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和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在存在违法所得的情况下,两者基本体现为并处的关系,即没收违法所得的同时并处罚款。

[64] 参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案件违法所得认定办法》第2条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违法所得的基本原则是:以当事人违法生产、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全部收入扣除当事人直接用于经营活动的适当的合理支出,为违法所得。[29] 翁岳生主编:《行政法》(上册),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839—840页。此外,没收违法所得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适用简易程序。[53] 周佑勇:《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9页。

根本原因则在于对制裁的认识与理解存在差异。因此,即使相对人丧失了该种不法利益,其也并未因该种利益的丧失而承担额外的义务,没收违法所得也并不会使相对人的利益状态比违法前更为恶化。

情感体验

在学术界,支持两者组合使用的学者也不在少数,如有学者提出:明确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的功能定位和数额计算之后,就会发现单独使用两者中任何一种执法手段都难以达到应有的执法功效,唯有将两者结合才能实现公平和效率兼顾的目标。事实上,我国的刑罚制度中也存在没收违法所得制度。

[3] 参见《行政处罚法》第25条和第26条的规定。但在理论上,对于没收违法所得性质的争论,则长期存在着争论。那么,没收违法所得是否具有使违法者的利益状态比违法行为前恶化的制裁作用呢? 任何人不得因自身的不法获得利益(Commodum ex injuria sua nemo habere debet)是一句古老且被广泛认同的法谚。在没收违法所得与罚款的制度组合上,虽然存在以上三种情况,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无疑占据着主流地位。因此,没收违法所得以及没收非法财物等在性质上属于行政处罚无疑。如《建筑法》67条第2款规定:工程监理单位转让监理业务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

结语 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是《行政处罚法》最为重要的立法目的。在没收违法所得与行政处罚的关系上,应构建以罚款为主的行政处罚制度,而将没收违法所得作为行政处罚制度的补充。

作者简介:王青斌,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在行政执法中,没收违法所得更是被广泛运用。

与其如此,不如把它当作一种追缴的行政强制执行方式更加妥当。而且有利于当事人了解行政主体所作的行政决定,减少行政争议。

行政主体在作出对当事人的不利决定时,必须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不能片面认定事实,剥夺对方辩护的权利。2.听取意见制度 我国《行政处罚法》确立了听取陈述、申辩制度,规定行政主体在作出行政处罚过程中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并且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四是根据案情分别作出不同认定。在这一点上,没收违法所得具有与罚款一样的法律效果。

如有学者认为,违法所得的认定标准具有以下五种类型:一是将从事违法活动所取得的全部收入认定为违法所得。(一)没收违法所得的适用对象 对于行政处罚不予适用的对象,我国《行政处罚法》作了明确规定。

传统学说之所以认为行政处罚与刑罚的性质不同,其根据是行政违法与犯罪的性质不同。[15]而在反对者之外,主张没收违法所得属于行政处罚者认为,违法所得也是‘所得,这种财产利益,在未被没收之前,实际处于违法当事人的控制和支配之下,没收这种利益,即使它是违法取得的,也同样会对当事人产生惩戒的心理和精神效果。

除了前述观点,以下三点也可佐证。[39]从前述的没收违法所得的主要特征来看,其不能归入当前所被广泛认可的任何一种具体行政行为模式,如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裁决等,而属于一种新的具体行政行为。

[35] 张明楷:《论刑法中的没收》,载《法学家》2012年第3期。[45] Cass R. Sunstein, Cognition and Cost-Benefit Analysis,29 J. Leg. Stud.1059(2000). [46] 参见《行政处罚法》第23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此外,如果违法行为人的行为导致他人获益的,根据现有的法律规定,同样不能没收该违法所得。注释: [1]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等八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32] 参见《刑法》第133条的规定。促使违法者恢复守法状态和纠正违法行为不属于行政处罚。

[5]其中,条件二明确了适用简易程序的处罚种类只能是罚款或警告。[58] 参见耿宝建:《行政处罚案件司法审查的数据变化与疑难问题》,载《行政法学研究》2017年第3期。

在收入的具体形式上,则包括销售收入、服务收入、报酬、经营额等。其次,违法行为人通过自身的行为导致他人获得的利益显然也属于违法所得,即因违法行为而产生的利益。

  • A+
tag: